第357章秦王不急,卫缭急(1/2)-《始皇帝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 book chapter list       卫缭说道:“多谢大王!”

      赵政说道:“丞相,莫要太着急。”

      卫缭叹息道:“臣已经老了,已经五十多岁,不知能陪伴大王多久!”

      赵政叹息着,不知该说什么。

      灭六国,完成大一统,赵政真的不着急。

      一方面,着急容易出事情,在急切的情况下,容易打败仗。

      作为君王要爱惜士兵的生命,爱惜民众,在大秦占据优势的情况,优势在我的局势下,直接横推进敌人就可以了。

      没有必要因为急躁,断送秦军士卒的生命。..

      秦军多死一个士卒,对六国的压制局势弱小一分。

      一方面,过早的覆灭六国,会损耗秦国的国力,让秦国陷入国库空虚,民众疲惫当中。

      就好似百米赛道上,一个是急速的冲刺,只是花费十二秒就是达到目的地,到了目的地后,累的气喘吁吁;可一个慢悠悠的,花费一分钟走过这一百米,对于自身的体力消耗几乎为零。

      同样是灭亡六国,若是灭六国的时间,缩短为短短十年,固然能快速的灭亡六国,可秦国也是疲惫不堪,民众损失巨大,国库空虚,可谓是创敌一千自损八百。

      历史上,那位秦始皇就是灭六国的速度太快了,导致秦国的国力损耗巨大,然后秦国也很快灭亡了。

      看似秦二世亡国,可在秦始皇时代已经埋下巨大隐患。

      所有的矛盾,在秦二世时代尽数爆发而已。

      制定的计划是,二十年覆灭六国,灭亡六国快不得,快了会折损秦国国力。

      若是二十年时间,秦国民众一边休养生息,一边恢复国库的储备,一边灭亡六国,对自身的伤害会很低。

      第三個理由,就是赵政没有做好灭亡六国的心理准备。

      或者说,大秦没有做好灭亡六国的准备。

      灭国容易,可如何治理六国,如何消化六国,赵政还没有想好具体的策略,在官员数量上,在驻军数量上,在对地方治理上,在与地方的权贵豪强处理上,还有其他的问题上,皆是没有想好。

      制定国策后,再也没有回头路了。

      即便是错误的国策,也只能继续下去。

      小船易掉头,可扛不住风浪;大船抗住风浪,可不容易掉头。

      现在大秦的地盘还有限,管理的区域有效,属于小船,即便出现了问题,也可及时的改正;可等到大秦覆灭六国,彻底变为大船的时刻,制定政策后。即便有问题,也根本无法改正了。

      到了那时,他承受不起改正错误的成本。

      赵政的计划是攻灭一国,消化一国,不求速度快,但求速度稳健。

      灭亡赵国后,直接休养生息五年多;灭亡韩国,魏国后,也要修养三年多;灭亡楚国后,也要修养三年多

      总而言之,就是慢而稳定,慢而稳健。

      反正一句话,优势在我,不着急。

      赵政不着急,因为他年轻,仅仅是二十七岁。

      再过十年,也不过是三十七。

      赵政很年轻,可以熬时间,可以慢慢来。

      可吕不韦,卫缭、李斯、王绾、昌平君、昌文君等皆是年纪大了,似乎有些支撑不住了。

      这些臣子有些着急了,要加快灭六国的速度。

      这次,卫缭更是亲自请缨,前去赵国修路,比老黄牛还勤劳。

      赵政看着也有些过意不去,可同时心里面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  不用杀功臣了。

      因为他足够年轻,那些功臣足够的老,可熬死很多的功臣。

      杀功臣,其实也有规律可言。

      年纪太老的功臣没有必要杀,年纪太小能力太出色的功臣必须杀。

      在汉初三杰当中,张良,萧何的年纪都比刘邦大,都快入土了,担心不大;可韩信比刘邦足足年轻了二十五岁,刘邦足以当韩信的爹了。

      韩信太年轻了,刘邦太不放心了,韩信必须死。

      项羽、韩信为何斗不过刘邦,本质是年轻人心思浅,城府浅薄,斗不过城府深的老人。

      韩信最大的错误,就是不会叫义父。

      若是韩信学吕布,见到刘邦后,直接跪下拜刘邦义父,直接改名为刘信,还真的有可能活下来。

      只可惜,韩信还是太年轻了,以为我有才华,就能成功;却是不知道,才华重要,可人情世故更为重要。

      这一点上,吕布就聪明了很多。

      吕布知道,成功需要有才华,更需要背景和投胎。

      若是投胎不行,那就认一个义父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