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
翻看着名册,名册上记录着有功将士,要对其进行分封制,给予其食邑。
最低的公士,仅仅有三户食邑。
接着,上造四户食邑,簪袅五户食邑,不更十户食邑,大夫三十户食邑,官大夫五十户食邑,公大夫一百户食邑,公乘二百户食邑,五大夫三百户食邑,不断递增到侯的爵位至少为万户,上不封顶。
这是大致的方针,可在具体执行当中,要多方权变。
随着对赵国的了解,赵政明确要进行分封制。
而且,分封制规模要扩大。
不要中间商赚差价,好不好?
很好!
没有中间商,自己变为最大的中间商。
可面临一个问题,那就是成本问题。
看似节省成本的行为,其实花费成本最大。
不能吃独食,而是要学会利益共享。
大王吃肉,臣子们要喝汤,底层的将士也要啃着窝窝头,这样根基才稳固。
“开启分封制,这不是规模,至少要将赵国三层的土地,大约是一半的人口,册封给有功将士。这批有功的将士,最高爵位为公大夫。在赵国境内,不能有大的食邑存在,要防止其变为大的蛀虫!”
赵政思索着。
既然集权不可能,成本也太大,那就选择分权。
缺点很多,可优点也是众多。
在分封之后,这些军功将士一方面享受着食邑,可以从食邑当中获得收益,供养自身;另一方面,朝廷不必向底层的民众征税,可以直接向这些军功将士征税。
这些军功将士,最大也只是食邑三百而已,根本无力对抗朝廷,只能是老实的交税;可另一方面,却是与地方的官吏勾结在一起,镇压住食邑内的民众,扮演剥削者和统治者的角色。
若是食邑制度实现好了,只需要有两万多的官员,还有五万军队,就足以维护住在赵地的统治。
至于这些食邑当中的民众,会不会过得水深火热。
赵政觉得不会。
这不是那些食邑主,心地善良,而是利益属性决定的。
过去的时刻,县令统治民众,县令是临时工,上任之后都是想着如何搂钱,如何将问题包裹住,不再任期内爆炸。
要爆炸,也是下面一任爆炸。
竭尽所能,用来捞钱为主。
至于治理民众好坏,就是看这位县令的品德了。
可这些食邑主,却是长期的主人,领地当中的民众就是自己的牛马,要心的照料好了,而不会竭泽而渔的进行压迫和剥削,生活质量反而很好。
这也是荒诞而真实的逻辑。
在南北战争时期,南方的黑奴过得比北方的自由工人生活好。
北方的中工人,累死饿死,管资本家何事,大不了再招揽一群。很多底层工人,看似可以选择资本家,其实没有选择权力。
可黑奴,却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,若是死掉一个黑奴可赔钱了,对于黑奴包吃包住,还吃得好,生病了还要看病。
这里,不是奴隶主比资本家更有良心,道德更为高桑
而是利益属性决定的。
就好似九十年代,农村的耕牛,对于农民很重要。
农民会苛待自己家的耕牛吗?
不会!
生病了,要看病。
耕牛比农民还吃得好。
还要靠耕牛耕地,自然要对他好了。
思索着其中的逻辑,赵政明白了很多。
赵政思索道:“召卫缭、李斯等,前来邯郸。”
蒙毅道:“臣遵旨!”
似乎想到什么,蒙毅又是问道:“大王,何时回咸阳城,王后颇为想念大王,仲父颇为想念大王!”
赵政道:“寡人,可能在邯郸城住上半年,乃至是一年,唯有稳定邯郸城的局势才会离去。至于现在,根本不放心!”
随着赵国的灭亡,获得收益是巨大的。
秦王的位置彻底稳固了,再也不用担心各种意外了。
即便远离咸阳几年,也不用担心咸阳会变,不用担心某些人趁机夺位。
可以,他的根基前所未有的稳固。
这一刻,赵政有些理解,为何历代的君王皆是喜欢战争,用战争稳固政权。
收买人心三年,不如大胜一场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