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2章伯夷叔齐(求订阅)-《始皇帝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赵政没有话,而是看向赵高。

      赵高顿时明白了。

      劝李牧的事情,秦王不能率先开口。

      需要人物率先开头。

      赵高道:“李将军,识时务者为俊杰。到了现在,赵国没有希望了,秦国必然灭赵。在二十年前,还有信陵君,春申君等,救援赵国;可现在春申君已经死了,信陵君也是死了!”

      “赵国,必然灭亡。”

      “到了那时,赵王也会投降大秦,伱为何不投降大秦?”

      李牧叹息道:“如果,所有赵人都是投降了,还有赵国吗?”

      赵高哑口无言。

      赵政听着,道:“在古代,孤竹国君王有两个儿子,一个叫伯夷,一个叫叔齐。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,等到父亲死了,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。伯夷:“这是父亲的遗命啊!”于是,伯夷叔逃走了。稍后,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,也是逃走了。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。

      那时,伯夷、叔齐听西伯侯姬昌,品德高尚,想要去投靠他。可在半路上,却是听到姬昌已经去世了,他的儿子武王追尊西伯侯为文王,并把他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,向东方进兵去讨伐殷纣。

      伯夷、叔齐,到了周武王的马车前,直接劝诫道:“父亲死了不不葬,就发动战争,能是孝顺吗?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,能是仁义吗?”

      周武王愤怒之下,就要杀死伯夷叔齐。

      太公吕尚劝道:“这是有节义的人啊。”

      于是搀扶他们离去。

      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纣的时刻,下都归顺了周朝,可是伯夷、叔齐却不愿意归属,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。他们坚持仁义,隐居在首阳山上,吃商朝的粮食,采摘野菜充饥。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,作了一首歌,那歌辞是:“登上那西山啊,采摘那里的薇菜。以暴臣换暴君啊,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。神农、虞、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,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?唉呀,只有死啊,命运是这样的不济!”

      “最后,于饿死在首阳山!”

      道这里,赵政问道:“李将军,可是要不食秦国的栗米,最后饿死吗?”

      李牧道:“我不是伯夷叔齐,不会宁可饿死而不吃秦国的粮食。赵王偃对我恩重如山,可赵王迁杀我的时刻,恩义就是耗尽了。想要让我继续为赵王效力,已经不可能了。可想要让我为大秦而战,效忠大秦,也是不可能!”

      言语很是赖皮的样子。

      我不学伯夷叔齐,就是要吃秦国的粟米,可就是不为秦国效力。

    
  看你怎么办?

      不服气,直接砍死我。

      赵政听后,却是哈哈大笑起来,道:“好好,李将军如此豁达,寡人也就放心了。”

      着,赵政道:“李将军,就在这里安心的吃饭,安心的睡觉吧,莫要管外面洪水滔!”

      李牧道;“大王,这是何意?”

      赵政道:“就是字面的意思!先生以为,寡人在这里热情招待,是为了让先生投降大秦,为大秦效力吗?先生太高看自己,也太看自己了。大秦不缺名将,王翦、杨瑞和、李信、蒙恬等人,可能不如将军优秀,可也足以辅佐寡人平定下。”

      “在某种程度上,先生是多余的,寡人不需要你投靠大秦。至于想要借助将军,获得赵国的情报,也只能多想了。有很多人争着当大秦的狗,大秦还不需要将军所谓的情报。”

      “我热情招待先生,只是因为心中有不忍之心。”

      “只要先生活着,就是对世间最为美好的祝福!”

      着,赵政转身离去,只留下茫然的李牧。

      离开帐篷,赵高紧随其后。

      心中也有太多的不解,只是大王不会回答。

      一切需要自己揣摩。

      只是思索着,还是不明白大王的意图。

      难道,大王是打算熬鹰。

      ……

      帐篷当中,只有李牧,司马尚,还有三十多个亲兵

      “秦王政,这是何意?”

      李牧问道。

      开始的时刻,他以为秦王是为了拉拢他。

      可现在看来,根本不是。

      司马尚沉默道:“我倒是有些想法,就是不知道合理不合理?”

      李牧道:“那你一下!”

      司马尚道:“大王刚才谈到了伯夷叔齐,主要是谈论了其四件事情,兄弟让国,叩马谏伐,耻食周粟,饿死首阳。

      世人皆是为了权力,兄弟相互残杀,父子相互残杀,唯有这两人重视感情,胜过权力,堪称是世间的一股清流。”

      “等到武王伐纣的时刻,很多人都是争先恐后的,投靠着周武王,想要获得一个好的位置,唯有这两位贤人前去劝谏周武王,可谓是逆流而校”

      “到了最后,更是不吃周朝的粮食,最后显得有些迂腐,可这种迂腐,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品德。”

      李牧道:“可我不是伯夷叔齐,我会吃着秦国的粟米,不会饿死!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