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9章气象局设立(求订阅)-《始皇帝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可大秦的史官,却是文笔简略,只是寥寥几个字,九十个字,就是概括了具体的事情。

      遇到一些详细描写的内容,也顶多是几百字而已,不会无限水。

      在写到了自己的时刻,赵政微微皱眉。

      因为多数为溢美之言,少有讽刺之言,少有挑刺之言。

      只是在很多事件上,多有回避,还有模糊的记载。虽然没有扭曲,却是选择片面的真实。

      赵政道:“不好,不好,很不好!”

      司马泽咯噔了一下,涉政很是危险,不由问道:“大王,错在何处?”

      赵政道:“何为史书?史书,不应该只是帝王将相的家谱,更应该记录气候和灾荒,还有各地的粮食产量,人口数量,物产分布等等……”

      “你看看,你这里描述很是简略。”

      “秦王政三年,岁大饥。”

      “秦王政四年,十月庚寅,蝗虫从东方来,蔽,下疫。”

      “秦王政七年,河鱼大上,轻车重马东就食。”

      “秦王政九年,四月,寒冻,有死者。”

      “这些都是国之大事,必须要详细的记载,可你倒是好,直接一笔带过!”

      “正所谓,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若是写下的史书,仅仅是帝王将相的家谱,这也太无趣了。史书当中,当大量记载民众的篇幅,关心民众,爱护民众。史学家,当编写气候列传、农民列传,商人列传,灾荒列传!”

      “这四个篇章,不仅要写,还要大大的写。”

      司马泽听着,眼中一亮,道:“臣知之!”

      赵政道:“寡人打算,在太史之下,设立气象局,测量各地的气候,汇报各地的粮食产量,水文情况……”

      在不久前,大秦发明了温度计,可测量温度的高低。

      咸阳城,设立气象总局,在各郡设立相应的气象分局,在各县设立气象站,主要是测量温度、降水量、土壤土质,水文变化等等。

      隶属于太史管辖。

      从表面看,这是一个冷衙门,没有太大的权力。

      可在赵政眼中,却是相当于东厂。

      当然了,明朝的东厂权力很大,可以抓捕审讯,可以绕开司法部门,权力泛很大。

      可气象局,就是简单了很多。

      只是测量温度,降水量,土壤土质,水文变化等,没有兵权,没有财权,没有审讯权力,似乎很是透明的角色。

    
  似乎给人一种,人畜无害的角色。

      可在赵政的布局当中,气象局却是他的另一个眼睛。

      在未来的时刻,秦王有两个眼睛,一个是黑冰台,众人皆是知道的的情报结构,主要是监察群臣,还有敌国的情况;

      一个是气象局,可以检测地方的降水,灾情,粮食情况,可以检测底层的民,检测底层的秦吏,检测底层的民生情况。

      黑冰台固然是大权在握,可监控大人物,可对于底层的秦吏却是监控不足。

      简单而言,某个里正,在征收赋税的时刻,每一户人家多收了一斗当中凸起的那点米,每年多收了每户两斗米,每年贪墨十石粮食。

      里正贪墨十石粮食,这样的贪墨案件,很多黑冰台不屑于理会。

      就是一些县令,也不屑于理会。

      难道因为某个村长贪墨了十石米,就是将其处死,这不现实,也不可能。

      可每个村长贪墨十石米,秦国每年上下造成的损失却是巨大的。

      很多贪看似问题不大,可危险性不。

      有着气象局的监测,赵政能借助气象局了解地方第一手的资料,最为精确的信息。而不是那些县令,郡守等上交的,经历严重过履消息。

      这些资料,可让他精准率的把握地方的情况。

      对于君王而言,地方的情况很糟糕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地方的情况糟糕,所有的人都是知道,唯有君王自己不知道。

      气象局,主要是史学家为主,造假的可能性很。

      此外,气象局很多都是史学家出生,在当今的时代,很多史学家的节操是可靠的。

      太史三兄弟,宁可被诛杀,也要写真实的历史;晋国的史学家,可以大胆的写下赵盾弑君之言。

      赵政也不要求这群史学家,如前面这些前辈那样节操高。

      只要敢于真话,敢于实话,不像后世的某些砖家,就是合格的。

      司马泽道:“编制如何?”

      赵政道:“编制不大,每个郡至于十人不到,共计三百多人!”

      司马泽点头道:“臣,必然不辱使命!”

      赵政道:“伱可有什么要求!”

      司马泽道:“大王,气象局的官吏当有爵位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