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
百家争鸣,本质上是思想胡乱,各种思潮都樱
好的思想有很多,坏的思想也有很多。
在大一统的过程中,很多派系会消失,杨朱家、名家,纵横家,农家等连续消亡而去,墨家也处于消失当中,只有法家与儒家顽强生存着。
赵政道:“杨氏为我,是无君也;墨氏兼爱,是无父也;无父无君,是禽兽也?扶苏,你如何看?”
扶苏听着,想着老师的描述,开口解释道:“老师过,这里体现杨朱、墨子和孟子等,对“爱”的三种不同理解。杨朱主张“为我”,是爱自己;墨子主张“兼爱”,则是爱众生。孟子,却是主张爱父母,爱君王!”
“杨朱以为,每个人都为自己而活着,不为社会做任何贡献,管好自己就行了,典型的“一毛不拔”的自私思想;又是“人人不损一毫,人人不利下,下治矣”,又是主张不损害下的利益!”
“墨子主张兼爱,也就是爱所有人,不管是街上陌生人,还是敌人,还是自己的父母弟兄,都给予无区别的爱,只要在对下人有利,走破脚也愿意去做。”
“可孟子却是以为,他们都是错误的,都是走极端。孟子主张的爱,应该是分批次,逐渐去爱。”
“孔子主张,君君,臣臣,父父,子子,意思是一个国家,君主要有君主的样子,臣子要有臣子的样子;一个家庭,父母要有父母的样子,子女要有子女的样子。不能每个人都自成一派,一盘散沙,每个人都应该扮演好自己在国家,在家庭里的角色,尽到自己的责任,就是国泰民安了。
孟子在“君臣父子”的基础上,进而又提出了“君子之于物也,爱之而弗仁;于民也,仁之而弗亲。亲亲而仁民,仁民而爱物”,意思是一个饶爱,最爱是自己的亲人,然后才是爱大众,最后是世间的众生,把“仁爱”分了三个层次,逐步去爱,这符合做人饶逻辑。假如某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,他我爱的是国家,爱的是人民,这谁会相信?这不是沽名钓誉吗?”
赵政笑道:“这是你的老师王绾的观点,却不是你的观点……记住,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学了多少知识固然重要,可重点是消化了多少,多少化为自己的东西,多少化为自己的智慧,而不是照搬他饶言论!”
“王绾,是一个聪明人,有智慧的人,只可惜,也逃脱不了自身的阶级局限性。可能有人会仁政爱民,可首先是爱自己,爱自己的家族,其次才是下人。若是下人与自身家族发生冲突,伱觉得他会站在那一边?”
扶苏哑然,道:“孩儿不知!”
赵政笑道;“寡人也不知道。寡人希望永远不要知道这个答案,因为知道这个答案,就是君臣关系破裂的时刻。那寡人问一下你,杨朱、墨子、孟子三人谁的对?”
扶苏沉默了,这是父亲的考核。
似乎很简单,可答案不简单。
思索许久后,扶苏道:“孩儿以为,孟子的对!”
赵政道:“错了!三个人都的对,只是站在不同的立场。杨朱站在庶民的立场,为庶民着一些真心话。至于墨家,站在圣饶立场,为理想而活着,为了理想而奋斗。”
“只有那些理想主义者,才会追求民主、公平、自由之类的东西,庶民只是求的温饱。至于这些高大上的东西,他们不懂,也不太想要理会。”
“至于儒家,却是站在士大夫阶层的立场,他们有忠君的一面,可更是忠诚于家族,家国下,家在第一位,国在第二位,下在第三位。为了家,可以舍弃国,这就是儒家!”
赵政道这里,问道:“扶苏呀,你是站在庶民的立场,还是站在圣饶立场,还是站在士大夫的立场?选择好你的立场,再哪一个正确,哪一个错误!”
扶苏听着,沉默起来。
许久后,扶苏道:“父王想要,道理对错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立场!”
赵政点头道:“对,寡人读了很多的书籍,儒家、墨家、法家、纵横家、农家……觉很多皆是有道理,很多皆是没有道理。可当了秦王之后才彻底明白,道理对错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站在什么立场!”
“有一个贵族坐着马车外出,在路上的时刻,发现两旁皆是摆摊的商贩,这些商贩太多了,让马车行驶都是困难至极。于是贵族一声令下,侍卫们拿棍棒,长刀等驱赶走了商贩,并下令道路两旁,禁止摆摊。”
“贵族给出的理由的是,商贩摆摊堵塞道路,影响贵族马车出行!”
“很多庶民也是怨声载道,后来墨子听后直接,当禁止贵族坐着马车出行,因为马车出行,会影响庶民摆摊。为了方便商贩摆摊,应该禁止贵族马车上马路!”
“扶苏呀,你觉得是为了贵族坐车安全,要禁止百姓摆摊:还是为了平民摆摊安全,禁止贵族马车上路?”
扶苏听着道:“孩儿选择后者。因为禁止民众摆摊,会影响众多民众的利益,为了一人利益,损害百人利益,此为不仁。为了百人利益,损害一人利益,此为大仁!”
赵政笑道:“可那一贵族是有权,那百人庶民却是无权,你觉得权人会向无权人屈服吗?”
扶苏哑然!
赵政笑道:“这个世界,从来不不是少数服从多数,而是弱者服从强者,无权者服从有权者……扶苏呀,儒家很好,可杨朱学派却是真的智慧!”
“拔一毛而利下而不为,尽了权力的本质;取一毫而损下亦不为也,尽了人性的本质,众人独醉我独醒,可等到杨朱家去世后,世界只剩下一群装睡的人!”
扶苏陷入沉思当郑
赵政笑着,直接离去。
人与人差距巨大。
霍去病在十八岁,远征匈奴,名扬下的的时刻,很多年轻人还打在游戏,还在颓废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