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没有中间商赚差价-《始皇帝》
第(2/3)页
赵勇回应着。
赵政惊叹道:“足下,倒是记性好。精通秦律,十三篇背诵流畅,没有一丝错漏之处!”
赵勇说道:“我从五岁开蒙识字,八岁开始学习秦律,背诵不断。我很是笨拙,幼年的时刻,多数忘记语句。只是背诵的次数多了,也彻底记住了。秦律有十三篇,每篇少为二三百字,多为一千多字,共计五千字不到。从小背诵到现在,熟悉背诵,熟悉每个条款!”
赵政说道:“勤能补拙,足下为楷模。”
赵勇却是说道:“比不得公子大才。”
赵政又是问道:“足下,可曾读尚书,春秋!”
赵勇说道:“未曾,秦国禁止读尚书,春秋,只因里面多借古讽今之说,多诽谤王上之言。”
赵政叹息道:“尚书,是讲述古代历史。春秋,是讲述近代历史书。学习历史,可铭记过去,记住自己的祖先,提升自身的智慧。很多时刻,看不到未来的路,那就回头,去翻阅历史。”
赵勇呐呐无语,不知该如何回应。
六国的官学盛行的同时,还有大量的私学,很多大名人都是开门立派,宣扬自己的学说,秉承着君子不器,目的是为培养贵族,培养一个个顶级人才;可秦国只有官学,禁止私人讲学。
官学的内容,也是课程简单,目的是为培养秦吏。
想要成为合格的秦吏,要学些的内容主要为四部分,熟被秦国的法律条款,每個条款倒背如流;一个是学会大战,学会军阵训练等等,培养底层军官;一个是会耕地,会照料庄稼。
最后,就是要基本的数学知识,要计算粮草,计算军队数量,计算挖掘土方,计算道路工期,计算耕地划分等等,这都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。
至于尚书,诗经,春秋,乐经等等,根本没有必要学习。
赵政又是问道:“你可知道孙子?”
赵勇说道:“孙子,我儿子的儿子吗?”
赵政无语,再次问道:“你可知吴起?”
赵勇说道:“吴起是谁?我不知吴起,只知道武安君,名为白起。”
赵政无言至极。
在商君法之下,秦国形成独特而畸形的教育模式。
说秦国是愚民教育,还真的不是,秦国的识字人口,识字率,读书人的数量,远远超越同时代其他六国,对比夏商周,秦国的识字率是最高的。有庞大的识字人口成为秦吏,支撑着秦国的总体战。
在消灭宗族势力之后,秦国对庶民进行垂直管理,没有中间商(宗族)赚差价。
说秦国是愚民教育,还真的是。秦国的识字率很高,识字人口众多,可很多秦吏不知道秦国历史,不知华夏历史,不知黄帝是谁,不知炎帝是谁,不知尧舜禹,不知管仲,不知孙子,不知吴起,不会音乐,不会唱歌,不会这个,不会那个。
在知识面上,是最为狭窄,最为浅薄的。
第(2/3)页